來源: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:2022-04-06 09:53:54
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,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加速拓展,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,各國內顧傾向上升。中央提出要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,對企業戰略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面對新發展格局,潞安化工集團主動服務融入國家戰略發展布局,對接山西“十四五”轉型出雛型的總體部署,承載“轉型發展蹚新路”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,錨定時代坐標,立足價值、創新創造,初步形成了科技引領、創新驅動、優勢疊加、效益發展的良好態勢,實現了“十四五”的良好開局。
看到成績的同時,我們依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。從集團內部看,重組后化工產業數量多、布局散、虧損面大,產業鏈重構任務艱巨;煤炭基礎產業后勁不足;新材料、精細化工產業尚處于培育期,規模效應短期內難以顯現等問題仍然存在。放眼省內國內,潞安面臨的是宏觀經濟復雜多變之難、管理轉型任重道遠之難、內涵發展基礎薄弱之難、深化改革任務艱巨之難、思想觀念保守僵化之難……
“善戰者,求之于勢?!比绾卧谧兙种衅凭滞粐?,更好地發揮制度優勢、政策動力和技術潛力,探索推動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“新路子”?推動企業經濟指標全面邁過“生存線”,達到“發展線”?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期間,強調“統籌抓好煤炭清潔低碳發展、多元化利用、綜合儲運這篇大文章,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,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”,為我們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精準把脈和戰略指導。
舉一綱而萬目張。主動求變就能化危為機,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。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驚濤駭浪,既是考驗生存力、競爭力的壓力測試,也是增強發展力、持續力的窗口期、機遇期。這就要求我們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,要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,搶抓機遇,精準施策,破局突圍,在新征程上奮力推動化工產業實現大突破,夯實企業高質量發展根基。
把規模做大、把結構調優,是推動化工產業大突破的基本要求?;ぎa業大突破如何衡量,最直觀就是看化工產業總產值、化工產業投資、市場主體等主要指標。一方面,要狠抓產業發展質量效益,不斷優化產業結構,將傳統產業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,推動傳統產業新型化、新型產業高端化、高端產業規?;?,實現由“生產服務型企業”向“技術輸出型企業”轉型, 持續提高產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;一方面,在注重質量效益前提下,要下定“跳起來摘桃子”的決心,把握“培育現代產業體系”的戰略基點,在新材料和精細化工領域超前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,開展前瞻技術、項目儲備,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,繼續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在技術上持續創新、在產業鏈上不斷加強,是推動化工產業大突破的強勁引擎。創新是企業深化改革、提質增效的第一動力。如今集團發展從傳統賽道轉入新型賽道,必須從拼成本、拼資源轉為拼技術、拼創新,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,加快推動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。一方面,我們要以“創新”為長期動力,把握“打造一流創新生態”的戰略基點,發揮好創新主體作用,加強技術研發、平臺建設、人才引育,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,培育化工產業核心競爭力,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膽識搶占先機,打贏打好“六新”攻堅戰、爭奪戰。一方面,“抱團出?!笔菍崿F新型化工產業發展必經之路,發展產業、引進技術,不能只瞄準一家一戶,而是要以構建產業鏈為目標,以技術、資本等要素為紐帶,主動對接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,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以產業聯盟和“鏈主”企業為主導,推動高端補鏈、終端延鏈、整體強鏈,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。
扭住產品“牛鼻子”,建強項目大支撐,是推動化工產業大突破的重要抓手?;ぎa業發展必須落在產品項目上,一批好產品、大項目是實現化工產業大突破的根本。抓產品就要抓差異發展,要用好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,以高端潤滑油、高密度軍用燃料、變相儲能材料為重點,推動實施錯位產品競爭,規避低端同質競爭,實現人無我有、人有我新、人新我精,實現“順勢”得勢、“扭轉”取勢,以錯位競爭贏得發展優勢。抓項目要重落實,既要簽約時認認真真,更要建設時扎扎實實。180萬噸/年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、煤基合成油等項目是化工產業發展的主戰場,推動項目脫困轉型、健康發展對化工產業發展至關重要,必須按照“一項目一主導”“一項目一特色”要求,各自準確定位,相互差異發展,不斷增強項目對產業發展的支撐性,推動化工產業大突破就一定能取得實效、邁向勝利。
潮平兩岸闊,風正一帆懸。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,國企改革大有作為。站在新起點,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,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融入新發展格局,在“雙碳雙控”目標背景下,進行高端化、低碳化、多元化革新,抓住新機遇,順勢而為,乘勢而上,以進取的精神、奮斗的姿態,為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能化企業集團續寫新的“潞安篇章”。
(文 王濤)
責任編輯:李世臣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,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
直播潞安APP
微信公眾號